最新动态
广东佛山三水区:精准服务贴近民生,力推社会化与特色化
来源:广东省佛山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发布时间 : 2016-06-21
1488
81
0

       佛山市三水区充分利用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契机,全面加强区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加快完善区、镇、村三级文化阵地建设,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有效满足群众文化需求。 

一、创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机制,力推社会化与特色化

(一)整合资源,各方参与办文化。

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创建是一项系统性工程。三水注重整合设施、设备、场地、文艺队伍和文化资源,从文化设施的布局、建设、引进到文化内容的创新、丰富,从区、镇(街道)到村居,形成以政府主导、市场和社会力量参与的公共文化工作格局。如整合工青妇群众团体、民政、计生、教育、司法等政府部门的文化活动和资源,共建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充分利用辖区内孔圣园廉政文化基地和荷花世界廉政文化基地,打造孔圣园开笔礼、荷文化等文化品牌,以点带面,共享资源,扩大群众受益面。加快推进三水新城文化综合体(包括文化活动中心、图书馆、档案馆、科技信息中心)、云东海文化活动中心、南山镇文化活动中心等重大文化载体建设。在三水新城规划、新建一座城市综合体育中心,达到承接国内外高水平体育运动竞赛场地标准。由省新华发行集团出资近亿元,在三水新城建设涵盖展览、文化、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文化大楼,更好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二)因地制宜,凸显特色办文化。

在村居文化建设中着力推广“一社区一品牌”、“一村居一特色”的做法。三水西南街道洲边村,属于典型的城乡结合部,主要以工业为主,素有“小五金”之乡称号,全村委会大小五金厂700多间,逐渐形成“五大”文化特色,分别有:龙舟文化、五金文化、崇善文化、人口文化、乡贤文化。在区、镇、村三级的努力下,在洲边村建设一间120平方的自助图书馆,预计下半年可以建成开放,该自助馆将会成为三水区第一间村级自助图书馆。另外以木棉村委作为城乡十分钟文化圈示范村居的创建试点,通过对村(居)“五个有”的特色打造,初步形成了特有的乡村文化气息,打造“人间百善孝为先、九九重阳享健康”——村企联谊敬老爱老孝德文化。

 二、摸清底数夯实基础,精准实施贴近民生

 为确保创建工作和后期台账验收工作的顺利完成,区创建办出台了全区统一的“一村一册”模式,通过“优化布局”、“整合资源”、“提升硬件”等方面,图文并茂、详尽全面地反映各村(居)创建示范区工作的过程。要求各镇(街)选取一到两个村(居)作为示范点,做出特色;务求以点带面,保证创建工作全面达标。在制定“一村一册”的框架基础上,全面调研走访所有的村居与自然村,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努力做到示范区创建与民生服务紧密结合,想群众所想,为群众提供更多的文化平台与精神食粮。

(一)积极探索,助推文化服务多元。

    搭建以镇(街道)文化活动中心、村居综合服务中心为依托的文化阵地,向群众供给优质的文化服务品牌活动。通过三江讲坛、健康护航、曲艺大舞台、缤纷夏令营、千人广场舞、少儿篮球赛、秋季亲子运动会、粤曲名家贺新岁等系列的文化活动,让群众深切感受到文化活动带来的身心愉悦。

(二)服务延伸,打造微型产业社区。

三水西南街道在“一十百千万暖流工程”的基础上打造首个微产业社区,以“好帮手公司四维空间工作站”为试点,延伸到凤铝铝材、水都工业园等厂区,依托企业员工宿舍区打造职工文化园地,在微产业社区内设有职工文化活动室、体育健身场馆,职工维权服务站、心灵驿站、劳模创新室、职工夜校、职工书屋、卫生服务站等,为众多企业职工提供维权、帮扶、培训的最直接、最基层、最贴近的服务。

(三)全民参与,激发群众文化活力。

 近年来,随着“魅力三水、文化五送”文化项目的持续运作展开,因演出剧目贴近群众需求,广受欢迎,基层群众对文化活动的认知和兴趣也发生了质的改变,由过去的“看客”逐步变为“主角”,争相登台展示。政府顺势而为,精心为群众文艺团队搭建一个个展示交流的平台,及时推出“三好”文化系列活动(“三水好声音”歌手大赛、“三水好身手”街舞大赛、“三水好风采”广场舞大赛),有效改变了以往基层群众休闲娱乐方式呆板、单一的状况,明显改善了群众文化生活面貌,为创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零距离文化服务配套,增强群众参与感和体验感

三水区乐平镇是佛山国家高新区三水园所在地,异地务工人员约占乐平镇总人口的50%。以往,乐平文化中心(镇文化站)只提供较单一的文化服务,远远不能满足园区务工人员的需求。将产业社区服务中心和社工组织引入文化中心,充分利用文化中心的现有资源,为异地务工人员提供更多的服务,让文化中心发挥更大的社会效益,实现经济文化发展和企业文化建设“双赢”,是该区创新文化中心管理模式的有益尝试。

(一)文化输送有渠道。

 引入工会、商会、人社局、流管办等部门团体,组成工业园区产业社区服务中心,扩大服务范围;引入三水区社会组织孵化基地、社工组织,培育社会团体,培养各类人才;通过引入部门和社会组织,实现了联动政府、企业、社会、学术、市场等方面力量,实行资源整合、跨界合作,为广大群众提供更多的公益性服务,更有效地发挥了文化中心各场室的功能,极大地丰富了文体活动的元素。积极响应市级文化艺术惠民工程,举办“园区行”专场演出、“作家走基层,给力正能量”励志宣讲、“我们的节日——中秋”暨“科技兴农”活动、青年职工交谊舞培训班、国民体质监测工作进园区等活动,深受群众和企业员工的欢迎。

(二)文化服务接地气。

通过举办各类文体活动,加强异地务工人员的沟通交流,满足他们自我娱乐、自我实现的需要。如举办企业职工运动会和职业技能大赛,职工家长沙龙,企业员工联谊会,羽毛球、篮球、排舞、青年交谊舞培训,暑期夏令营班、“小候鸟”三水一日游等活动;文化各场室免费提供给社会团体、企业开展活动。利用“文化活动中心”、“企业党员活动室”、“商会活动基地”等阵地,为广大异地务工人员提供展示艺术特长的空间和舞台;通过与辖区单位建立广泛联系,调动企业参与社区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免费为他们提供音响、舞蹈培训、节目编排等帮助,实现企业文化与社区文化的有机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