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前沿
深化文化改革:寻求“深水区”新突破
来源:新华网 作者:许晓青 孙丽萍 发布时间 : 2012-04-16
607
31
0

改革不是终点,而是新起点。最新公布的《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十二五”期间,将完成一般国有文艺院团、非时政类报刊社、新闻网站转企改制,拓展出版、发行、影视企业改革成果,加快公司制股份制改造,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形成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体现文化企业特点的资产组织形式和经营管理模式。

改革进入“深水区”后,下一轮突围如何着手?记者走访文化领域一线,倾听展望改革前景的声音。

资本怎样激活文化企业效能?

“这是‘机会’选择‘机会’。”三年前,文化领域民营“航母”的代表、华谊兄弟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中军曾这样描述公司在A股创业板上市的感受。

专家指出,企业上市绝不是文化体制改革的终极目的,而是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手段之一。

2009年,“华谊兄弟”成功登上我国股市的创业板,成为电影产业对接证券市场的第一股。上市后的“华谊兄弟”着手从依赖电影、电视剧、艺人经纪人的盈利模式,逐步向内容、渠道、衍生三大业务板块转型。王中军认为,这对增强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品牌价值都很有益。

同时,在最近一轮的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过程中,还诞生了百视通、华录百纳、吉视传媒等新晋上市企业。百视通首席执行官陶鸣成认为,国有新媒体上市有利于提高国有新媒体的市场竞争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和新媒体产业链。吉林省文化部门表示,推动多种所有制文化企业的上市,旨在着手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促进文化企业提升生产效能。

统计显示,截至今年一季度,进入我国证监会上市审批流程的文化传媒类企业已超过10家。业内预期,目前仅有40余家上市公司的文化传媒类板块将迎来一场前所未有的扩容。

走在文化体制改革前列的安徽出版集团总裁王亚非认为,文化企业融资也是“因‘企’制宜”,金融与文化产业的结合,重点应放在雪中送炭,而不是锦上添花。他分析,从长远看,除了上市、贷款等路径,大量的中小文化创意产业,需要更多元的资本“对接”方式,创新金融支持中小文化企业的办法是下一轮改革的突破口之一。

改革能否催生更多精品力作?

入春时节,尽管距离北京人民艺术剧院60周年大庆上海巡演还有三个多月,但话剧《窝头会馆》早已是一票难求。业内人士认为,人艺的“窝头现象”,既是文艺院团体制机制改革的成果,也预示着下阶段改革的大方向。

深化改革,能否直接促进文艺作品量质齐飞?“十二五”期间,大众期待能有更多精品力作问世。

历史上北京人艺曾经创造了无数经典,但也有很长一段时间受到用人和分配机制的限制,没有产生与其地位相匹配的力作。北京人艺院长张和平说,“真改革才有真出路”,近年来,剧院将机制改革融于艺术生产的各个环节,着手在事业单位岗位设置、青年演员聘用管理制度、舞美制作管理办法、演出补贴办法和年终奖金分配办法等五个方面,进行机制改革探索,为文艺创作注入持续动力,近年来不仅复排了《李白》《鸟人》《蔡文姬》,还倾力打磨新作《窝头会馆》等。

同样,作为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革的排头兵,上影集团经历了近10年的改革,已尝到了“开放逼改革,合作促发展”的甜头,从建立和布局完整产业链,到酝酿电影原创新计划,新的五年里,上影将在人才培养和精品创作上狠下功夫。集团总裁任仲伦说:“上影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使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统一。”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分析,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在文化领域“一出精品、二出人才、三出效益”。人才是“出精品”的保证,效益是“出精品”的认证。今后一个时期,通过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化,通过文化生产方式的创新,通过对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扶持和对经营性文化产业的培育,我国将营造出更有利于“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的环境。相信在“十二五”期间,新的一批精品力作将逐步进入播种、萌芽、开花、结果期。

文化“软实力”如何更上一层楼?

展望“十二五”,在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进程中,在全国乃至全球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进程中,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如何才能更上一层楼?  专家学者和业内人士认为,文化核心竞争力的提升除了体现在产业增加值对GDP的贡献率上,更重要的是实现文化惠民和文化强国的大战略。

多位文化界领军人物表示,深化体制改革,增强文化企事业单位活力,目的是要生产更多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高品质文化产品,满足广大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这既需要国家政策扶持,也需要建立有利于文化工作者深入社会生活的体制机制,营造有利于文化创新的良好环境。一些业内人士期待,“十二五”期间,能够建立更加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文化产品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

武汉大学国家文化财政政策研究基地主任傅才武教授分析,深化文化体制改革,需恰当处理好公益性与商业性、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之间的关系。文化领域的改革已触及深层结构,如与经营制度相对应的产权结构改革、与人事和福利制度相对应的权威性资源配置方式改革、与政府管理职能体系相对应的领导管理结构改革,将成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

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张杰展望,从更为宏观的视野看,文化体制改革要向纵深推进,需要教育、科技等领域的积极配合,这是一项综合性的大工程。文化领域的改革和发展,关乎民族与国家安身立命的根本,改革本身也要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在寻求下一轮的突围时,改革还需依靠“教、科、文”协同合作的顶层设计,从而达到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目标。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