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
广东积极实施精品战略 大力推动舞台艺术繁荣发展
来源:广东省文化厅 发布时间 : 2016-02-22
159
8
0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以来,广东省文化系统以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积极实施精品战略,文艺精品创作生产空前活跃,创作生产出了一批反映时代精神、反映人民心声的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初步呈现出繁荣发展的新气象: 

一是艺术创演水平有了较大提升。广东进一步加强艺术创作工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积极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弘扬主旋律,共筑中国梦”为主题,以社会效益为先,挖掘地方特色文化,讲好广东故事,以省艺术节等重大活动为集聚、展示、宣传全省优秀舞台艺术作品的重要平台,创作演出呈现出繁荣的景象。一年多来推出了舞剧《沙湾往事》、民族交响乐套曲《丝路粤韵》、粤剧《梦·红船》、音乐剧《西关小姐》和《妈妈再爱我一次》、潮剧《古城风雷》、山歌剧《客魂·家风》、话剧《康有为与梁启超》等一批聚焦广东历史文化、刻画广东名人、关注现实生活、艺术表现形式新颖活泼、具有鲜明岭南特色的力作精品。《沙湾往事》《丝路粤韵》《西关小姐》《康有为与梁启超》等优秀作品还在全国巡演获得成功。两年来,广东在国际性、全国性重大专业艺术评比中获得50多个重要艺术奖项,《西关小姐》《妈妈再爱我一次》获中宣部第十三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沙湾往事》等9部作品先后获2014、2015年度国家艺术基金“大型舞台剧和作品”资助项目,资助总额为1910万元。此外,省级群众艺术花会也挖掘和推出了一批接“地气”、深受大众喜爱的文艺精品。 

二是文艺品牌建设有了较大发展。继续强化广东省艺术节的品牌作用,创新举办第十二届广东省艺术节,84台剧节目151场演出在主会场广州及分会场佛山、惠州上演,历时13天,观众超过7万人次,推出了一批本土优秀新创剧目和艺术新人,强化了艺术节的集聚效应。成功举办“庆祝新中国成立65周年广东省直艺术单位系列展演”、“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全省优秀剧目展演”、广东现代舞周、第二届粤港澳台魔术节等活动。“中国梦·劳动美——广东工人艺术团送文艺进企业活动”全年共演出40场。继续开展全省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巡演活动,继续打造二沙岛“音乐岛”惠民活动品牌,着眼于艺术普及和音乐惠民。

三是机制体制条件有了较大优化。近年来,广东完善了《广东省文艺精品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广东省文化厅直属艺术院团演出补助及奖励资金管理办法》,出台了《广东省文化厅直属艺术院团重大剧目创作生产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广东省文化厅直属艺术院团举办各类个人艺术专场演出补助规定》《广东省文化厅属单位参加全国及国际性重要专业舞台艺术比赛获奖个人奖励办法(试行)》,激励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推动艺术精品创作生产。实施“青年创作计划”,构建剧团与剧本、作者之间联结的桥梁。各地推出一批艺术工作政策性文件,加大舞台艺术精品的创作扶持力度,促进当地艺术创作的有序发展,不断优化全省艺术创作环境。 

当前,广东正迎来一个文艺发展繁荣的新时代。2015年9月,党中央下发了《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对推动文艺繁荣发展、开创文化建设新局面作出新的部署;2016年1月,广东省出台了《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实施意见》,为广东加快建设文化强省作出了全面要求。结合广东文化实际情况,下一步将着力做好以下五项重点工作: 

一、把文艺精品创作生产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文艺繁荣发展最根本的是创作生产优秀作品。各级党委政府将加大扶持力度,把更多的资源向文艺精品创作生产倾斜,把创作生产优秀作品作为文艺工作的中心环节,努力打造一批具有中国风骨、岭南风格、世界风尚的精品佳作,提高广东文艺在全国的影响力。以国家“一带一路”等重要战略为指引,擦亮广东文化名片,创作生产符合对外传播规律、展示中国形象和广东魅力的优秀文艺作品,推动广东文艺走出去。同时,加强对群众文艺创作演出活动的组织与指导,为繁荣文艺事业培育宽广而厚实的土壤。

二、着力促进广东地方戏曲传承发展。地方戏曲是岭南文化的标志性名片,是深受老百姓欢迎喜爱的艺术形式。广东要出文艺精品,地方戏曲就要出精品。为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的通知》要求,广东今年将出台《广东省关于促进地方戏曲传承发展的意见》。力争在“十三五”期间,健全广东戏曲艺术保护传承工作体系,培养壮大优秀戏曲专业人才,完善戏曲艺术院团体制机制,营造有利于“活起来、传下去、出精品、出名家”的戏曲生态,形成全社会重视、关心、支持戏曲艺术发展的良好环境,促进广东戏曲全面繁荣。

三、推动文艺创新发展。推出文艺精品,必须推动文艺创新。一是观念创新。把创新精神贯穿文艺创作生产全过程,推动各个创作单位尤其是文艺院团转变思路,变剧目为项目,以优质艺术项目申请资金支持,以项目制带动业务工作的开展。二是内容创新。打通体制壁垒,鼓励不同内容、流派、风格的艺术切磋借鉴,挖掘本土优秀创作资源,重点抓好改革开放题材、历史文化名人题材、近现代革命历史题材、岭南文化题材、海上丝绸之路题材的创作生产。三是形式手段创新。积极推动文艺与科技融合,加强文艺与市场结合,加强文艺与文化旅游产业的开发融合。

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引导艺术家坚持重心下移,创作更多适应广大人民群众不同层次的欣赏、审美需求的优秀作品。努力完善文艺院团公益性演出和低票价演出补贴机制,继续开展各种文化惠民品牌活动,普及宣传高雅艺术,培育民众健康文艺爱好,让广大老百姓共享文化改革发展成果。同时,重视人民群众在文艺审美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让群众和专家共同参与文艺作品的评判,努力创作出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有机结合的优秀文艺作品。

五、锻造引领风尚的优秀艺术人才。一是提升艺术工作者综合素养。引导广大艺术工作者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要位置,把“德艺双馨”作为自我修养、不断提升的终极目标,传播真善美。鼓励艺术名家树立“标杆”意识,带头创作出一批富于广东特色、凸显地方亮点的作品。鼓励个性化创造和原创性探索,扶持和培养具有首创精神的艺术家,努力造就一批有影响的各领域艺术领军人物。二是注重培养本土人才力量。加强人才梯队建设,推动实施“省地结对共建”工程,提高全省文艺院团的整体水平。加强地方戏曲人才培养,实施“戏曲名家收徒传艺工程”。以广东舞蹈戏剧职业学院为实验基地,探索建立校团合作办学、订单式教学等办学新机制。建立艺术院校青年教师与文艺院团青年骨干“双向交流”机制,鼓励戏曲表演类民间艺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参与戏曲职业教育教学。三是积极引进紧缺的优秀艺术专业人才。结合本地区本单位实际和艺术专业人员特点实行特殊化招录,特别是引进广东舞台艺术创作生产亟需的编剧、导演、作曲、舞美灯光、市场营销等人才。